三明市明溪微雕技艺,于2019年2月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明溪微雕技艺从清朝中后期传承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共有七代传承人。毛新华就是明溪微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自幼喜欢书法绘画,常常利用工作之余钻研书画根雕、微雕等技艺,其艺术修养在学习中不断提高。2004年,毛新华的微雕作品《中国共产党章程》荣获全国首届大型精致艺术文化展金奖。2006年,他应邀为165国驻华使节表演“蒙眼微雕”绝技,精彩的表演赢得现场满堂喝彩,被誉为“中国蒙眼微雕第一人”。
毛新华的儿子毛祚胜也是明溪微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从13岁开始在父亲的熏陶下,拿起了微雕工具跟随父亲学习技艺,接受专业严格的培训,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渐渐爱上了微雕这门传统技艺。1998年在家里的支持和帮助下,毛祚胜创办了明溪南山创业园,2010年注册了明溪朝南北工艺品店,2011年建立明溪朝南北微雕技艺传习所。2013年,明溪朝南北微雕传习所被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评为“福建省第三批特色文化示范基地”。2016年,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一行到明溪朝南北微雕技艺传习所考察,现场观摩毛新华、毛祚胜父子的微雕技艺表演;在欣赏完他们的微雕作品后,随即挥笔写下“艺美术精”,对明溪微雕的高超技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
如今,微雕大师毛祚胜依然坚守着微雕传习所,决心将明溪微雕技艺发扬光大。明溪朝南北微雕技艺传习所始终保留着一套较完整的传统微雕制作手法。明溪微雕技艺的制作工艺复杂,要求雕刻者拥有精湛娴熟的技艺,稍有不慎就会把微雕作品做成废次品,刀具还会扎进雕刻者的手指。据介绍,每件微雕作品都需要经过选材、切胚、画格、布局、微精加工、填色、打模、精雕、抛光、组合、上架等十八道工序;其中精雕也叫做雕图刻字,是工艺中最关键的工序,所用工具是自制的刻刀刻针。
由于微雕雕刻面积较小,除了要求雕刻者拥有精细的工艺手法之外,还要有雄厚的书法绘画功底和熟练掌握微雕工具的能力。为了能达到“方寸之间隐万物,于微深处阅乾坤”的境界,毛祚胜将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微雕传统技艺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发展了明溪微雕技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高质量的文化生活,更加注重追求高雅艺术欣赏和文化精品收藏。明溪微雕技艺独特,作品别具一格,集艺术、精品于一身,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为保护微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明溪微雕技艺,明溪县于2013年支持帮助微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创办成立“福建省明溪朝南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成立对明溪微雕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传承,明溪微雕技艺得到很大的发展,先后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微雕作品。微雕代表作有毛新华的《心经》《粒米36字》《孙子兵法》《唐韵三百首》;毛祚胜的《田园卫士》《福寿双全》;马贵花的《壶韵》《平步青云》等。(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林铭水、叶日增)